南方人愛吃米,北方人愛吃麵,有像米又像面的食物嗎?答案是“米粉”。中華飲食文化中,除了最為人熟知的桂林米粉,還有南寧老友粉、柳州螺螄粉,被華人稱為“三大網紅米粉”。
桂林米粉的起源
早在2,300年前,秦始皇派兵修建位於廣西的靈渠。北方的士兵到了南方沒有可口的飲食,加上水土不服,身體相繼出現問題。當地人發現把米做成米粉,既有米的味道,又有面的口感,順滑、Q彈、有嚼勁,不似面條柔軟。於是,醫藥師在米粉中放入調配的藥材,士兵們吃後增強了免疫力,體質越來越好。從此,桂林米粉的製作方法和配料就這樣流傳下來了。
桂林米粉的吃法Tips
中華的飲食伴隨著傳統文化傳承千年,桂林米粉講究老字號,因為每家傳下的方子不同,百家有百家的味道。
“真正的桂林米粉都要先干拌,品嚐米粉和滷汁融合的味道,吃過一半後再配湯。一種米粉,兩種吃法”。